“母親離家走失的時候,當時我還只是一個剛滿兩歲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今我已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感謝民警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家……”
7月26日,在甘肅省靈臺縣公安局組織的孫女士認親現場,女兒霞霞時隔24年再次見到了讓她魂牽夢縈的親生母親,抹著眼淚哽咽地幾乎說不出話來。
孫女士與女兒霞霞(化名)相擁而泣
動情的擁抱、幸福的淚水,這一個個瞬間感動著現場包括民警在內的每一個人……
孫女士是如何走失的呢?民警是怎么找到她的?走失的20年來她又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隨著孫女士一家的團聚,這一個個疑問都隨之解開。
一張“遲到”的“全家福”
“孩他媽走失的時候,兩個娃娃還小,24年一晃過去了,現在女兒都成家了,但我們家里連一張完整的‘全家福’都沒拍過。”
在認親現場,孫女士的丈夫老梁老淚縱橫地向民警回憶了孫女士當初走失時的場景。
霞霞(化名)向母親孫女士訴說衷腸
那是1998年農歷3月的一天,在毫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老梁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的妻子孫女士突然從家中走失。
正在干活的老梁聽到這個消息后,萬分著急的他發動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找遍了整個縣城,卻一無所獲。
此后20余年,老梁一家一直在尋找孫女士。起初只要聽說哪里有找到失蹤人員的消息,老梁便會立刻乘車去核實,但每一次都令他失望而歸……
隨著歲月的流失,老梁的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他便把尋找妻子的希望寄托在逐漸長大成人的一雙兒女身上。
“幾十年來,為了尋找母親,我們一家人去過很多地方,哥哥還去過河南、山東等地,但始終沒有任何線索。”
孫女士的女兒霞霞介紹,直到2022年5月,他們聽說公安部部署開展“團圓”行動,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在靈臺縣看到當地公安機關向社會公布的免費“尋親采血點”,說是可以依靠科技力量幫助尋找親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她和哥哥便來到靈臺縣公安局尋求幫助……
在認親現場,民警為孫女士一家拍下了一張“遲到”的“全家福”,老梁說他終于圓夢了!
海量信息中獲取重要線索
霞霞和她哥哥的“尋親血”入庫,靈臺縣公安局也及時成立專案組,和他們一起開始尋找孫女士。
由于孫女士走失時間在上個世紀末期,走失地點復雜,加之有效信息又破碎零散,專案組民警甚至連孫女士的一張照片都沒能獲取,這給尋找工作帶來了極大難度。
離家出走前,孫女士的身份信息照
但民警始終沒有放棄,他們通過多方打聽、走訪、調查,綜合運用各種措施查找孫女士活動軌跡,在海量信息中尋找有價值的線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歷了多番周折,專案民警獲悉了孫女士曾在河北有過活動軌跡的重要線索,于是強化力量追蹤,克服疫情給偵查工作帶來的不便,多次遠赴河北走訪核查,尋其下落。
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開展后,專案民警持續加大追蹤孫女士下落,經過大量的調查走訪及綜合比對核實,最終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某救助站找到了疑似走失多年的孫女士。
經對孫女士和梁氏兄妹提供的生物檢材進行DNA信息對比碰撞,喜訊傳來,發現雙方之間符合親緣關系,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在河北警方的通力協助下,經過反復核實,最終確認了這一事實。
7月26日,經過專案民警的溝通協調,在河北、甘肅等地民政救助部門的暖心接力護送下,走失24年的孫女士終于被送回了華亭市河西鎮河西村老家,見面的那一刻,分離多年的親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淚如雨下……
7月26日,在河北、甘肅等地民政救助部門的暖心接力護送下,走失24年的孫女士被送回了華亭老家
將母親接回家后,霞霞安頓好母親,便麻利地做著可口的飯菜。“媽媽比她身份證照片上的樣子老了好多,以后我要常常陪伴在媽媽左右,讓她安享天倫之樂……”
“團圓”是幸福更是慰藉
“人民好警察,真心為百姓。”認親當日,老梁一家人為靈臺縣公安局贈送的錦旗上,兩行金色的大字在陽光下散發著溫暖的光。
老梁一家人為靈臺縣公安局贈送錦旗,以表謝意
讓天下無拐,為離散不再,保平安團圓。2021年1月開展“團圓”行動以來,靈臺縣公安局整合刑偵、治安、戶政、網安、法治、政工宣傳等部門協同配合,深入開展宣傳發動、信息核查、積案攻堅、認親確認等各項工作,不斷推進“團圓”行動向縱深發展。
此外,該局利用“傳統+新媒體”宣傳手段,積極推動“團圓”宣傳工作進社區、進單位、進學校、進家庭,深入發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支持參與,讓更多失蹤被拐兒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員、身源不明人員了解“團圓”行動,并主動向社會公布“團圓”行動免費采血點地址、電話,努力讓失散家庭早日團圓。
孫女士的親人就是通過警方的宣傳主動向警方尋求幫助的。截止目前,靈臺縣公安局已幫助兩個失散家庭重獲團圓。
“但愿人如天上月,三五團圓,世間最強大的紐帶莫過于親情,最幸福的時刻便是團圓。” 靈臺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教導員王海亮說,對于年近70歲的梁大爺來說,能夠在有生之年與失散24年的老伴團聚,是莫大的幸福。
“對于我們公安民警來說,能夠促使并見證團圓的幸福,就是對付出莫大的慰藉。” 王海亮說,“團圓”行動,打開了希望之門,為離散家人團聚搭起了一座愛的橋梁。